自 80 年代初引進第一套MRPⅡ軟件以來,我國ERP/MRPⅡ的應用與推廣已有三十幾年的歷史,數百家企業購買或使用了ERP/MRPⅡ,應用的領域已突破原來的機械制造業,擴展到航空航天、電子與家電、制藥、化工、運輸等行業。經過十幾年的曲折發展,積累一定的成功經驗,但也有許多沉痛的教訓。有些企業應用實施后,有效地降低了庫存,減少了資金占用,降低了成本,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知名度,收到了豐厚的回報;有些企業實施過程多次反復,最終結果與最初設想相距甚遠;也有的企業勉強建成,驗收報獎之后系統就癱瘓,不再運行;有的甚至建設過程中就難以為繼,騎虎難下,投資收不到回報,只是交了學費,買到了一些經驗教訓。也就是說成功失敗各不相同,成功者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回報,失敗者得不到應有的回報,甚至顆粒無收,成敗之間結果相差甚遠。同樣是國內企業,有的成功,有的失敗,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大相徑庭的結局呢?原因是多方面的、復雜的,既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、基礎設置、技術裝備、人員素質的問題,也有企業外部的各種因素,如市場環境、ERP/MRPⅡ軟件供應商等。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,對于國內企業應用實施ERP/MRPⅡ產生了消極作用,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:
企業為贏得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優勢,必須借助于各種方法和工具來提高管理水平,以降低成本,提高勞動生產率。MRPⅡ是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,在發達國家的成功應用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。然而MRPⅡ的實施是一項復雜的工程,如何實施需要對企業內部的需求進行周密細致的研究論證,如可行性分析,論證技術經濟上是否可行,明確要達到的具體目標。許多企業在進行ERP/MRPⅡ的投資決策時,對自身的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,對與企業經營目標是否相適應的問題考慮不周,更有一些企業管理觀念尚停留在計劃經濟模式中,對企業如何參與競爭及如何在市場中定位等問題尚無成熟的思路,這就大大降低ERP/MRPⅡ系統實施的目標。有的企業缺乏前期全面準確的需求分析,具體操作起來帶有一定的盲目性,所選擇的軟件往往不完全適合本企業的實際需要,增大了投資風險。國內企業投資 ERP/MRPⅡ系統的初衷大致有以下幾類:企業上等級要求,在計劃經濟環境下,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社會效益及企業待遇等與此密切相關,企業為上而上;還有一些企業盲目的跟隨潮流;大部分企業確是出于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,但是由于對投資效益分析不到位,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盲目引進,有些企業甚至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,影響到企業自身的正常運轉。投資盲目性大的另外一個表現是企業領導者對ERP/MRPⅡ的思想內涵和實施過程理解不全面、準確。由于 ERP/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時間不長,傳入國內的時間較短,原來并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,只是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,其在工業發達國家成功應用實施,因而被當作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療企業管理問題的“靈丹妙藥”,成為炒作的熱點。然而ERP/MRPⅡ的內涵是豐富而廣博的,實施過程比較復雜。有些企業領導和管理人員沒有深入學習研究ERP/MRPⅡ的思想哲理,只是看過幾篇報道,聽幾次講座或同行介紹,未能全面、準確地了解和掌握ERP/MRPⅡ的實質,以為買來軟件裝上就行了。要知道ERP/MRPⅡ工程盲目上馬的代價是非常慘重的。 |